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金融科技学》课堂上,学生们正以小组形式,对一份份来自顶级券商和咨询公司的深度研报进行拆解、剖析与辩论。这标志着该校的金融科技教学已从技术原理认知,深化至对行业趋势、商业模式与投资逻辑的实战研判,研报分析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反转课堂模式,实现研报精准分发与预处理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课前需在领取研报分析任务,自主阅读指定的核心研报(如关于“生成式AI在金融业的应用”、“全球央行数字货币进程”等主题),并完成初步的概要总结与。教师通过学生课堂汇报和小组讨论,能快速锁定学生在理解上的共性难点,如对某估值模型的不解或对某个技术路线的困惑,从而使课堂讲解更具针对性。
互动式研报深潜,从“读者”到“批判者”的蜕变
课堂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围绕研报的深度互动与学生讨论。教师会设计关键问题引导辩论:“其推荐的投资逻辑在当前货币政策下有何潜在风险?”。学生们通过智慧课堂的实时协作工具,共同标注研报内容,分享见解,其角色从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带有批判眼光的“分析师”。
小组研报分析汇报:模拟投资决策会
课程的高潮在于各小组的研报分析汇报。每个小组需选择一份或一组关联研报,进行全面的“路演式”呈现。汇报内容不仅限于复述观点,更需要解构逻辑、交叉验证、提出洞见。在这一过程中,课堂化身为机构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汇报小组需要沉着应对来自台下“委员们”(即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尖锐提问。这种高强度的思维碰撞,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金融逻辑、表达能力和抗压能力。
教学价值与行业反响
“过去学习理论总觉得隔着一层纱,现在直接剖析顶级机构的研报,让我们真正触摸到了行业的脉搏,”一名参与课程的学生感慨,“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套如何分析一个赛道、一家公司的硬核方法论。”
课程主讲教师表示:“将研报分析作为教学核心,是为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甄别信息、构建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与智慧课堂的技术支撑、翻转课堂的预习模式以及高频的互动讨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培养未来金融科技领域分析师和决策者的核心教学法。”
此举也得到了业界的积极反馈。多位来自基金公司和金融科技企业的业内人士认为,通过系统性的研报分析训练的学生,展现出更扎实的研究功底和更成熟的市场认知,能够更快地胜任行业研究工作。

